哈佛商業管理雜誌 2006 二十個「跳板」見解
二月的哈佛管理雜誌在去年七月時集結一群活躍的商業、管理及經濟的思想家,在日內瓦討論什麼會是2006年的「突破性」(breakthrough)概念。他們對這些概念的定義是這樣的(或是他們對breakthrough這個字的定義是這樣的):這些概念比較像是跳板、而非一個完美的落點;是來激發我們的思考,而不是決對的答案;是起點而不是終點。
他們列出了二十個具有突破性的點子,反應他們觀察到今年的管理與商業趨勢:
- The synthesizing brain
- Can I hear me now
- China as a green lab
- Risk, uncertainty & doubts
- Battle of the networks
- Science in the wild
- A homestead act for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
- Customers demand their slice of IP
- A cartel for oil consumption
- Seeing the "health" in health costs
- Peer-to-peer leadership development
- Unstick your customer
- Follow the leader
- Wake up and smell the performance GAP
- The avatar as customer
- Befriending the private label
- A critical mass for the long term
- The costly secret of China sourcing
- The brain as boondoogle
- Why they call it work
Risk, uncertainty and doubts
我們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:許多事是不可被預測的。「危機」(risk)可以被預測與評估,它是「機」率的問題,「不確定性」(uncertainty)是不能被預測的。就 John Maynard Keynes 的看法,輪盤的輸贏可以被預測,而歐洲戰爭的未來發展卻是不能被預測的,沒有任何科學根據可以用來預測這樣的事情。
「We simply do not know..」。然而專業經理人還是必需在不知的狀況下作出決定。
造成這個時代的不確定性的趨勢:
- 我們把決定交給下屬或是軟體程式。
- 諾貝爾獎得主、行為學家,Daniel Kahnemen的研究指出,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並不是理性的。(所以許多推測模式建築在一個可能不存在的基礎上)
- 蝴蝶效應,所以複雜的市場機制可能在短暫時間裏泡沫化。
- 產品本生所具有的模糊本質。製造的效率可以被量化,「服務」的效率卻很難被量化。
在這樣的情形下,作者作了實在是很經典的總結:
有的時候我們用「信仰」來克服懷疑,有的時候我們許諾某一個價值觀,有的時候我們就活在一個沒有答案的決定裏...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