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anuary 27, 2008

電子社群與資訊社群交織的遠處

關於網際網路的發展與帶來的知識革命,一直有一個模糊的視野,最近讀了梅田望夫「網路巨變元年」,視野慢慢清楚了起來。

梅田望夫清楚地指出一個正在發生的巨大革命:接近無限大 x 接近無 = 某種價值,貫穿全書的精髓「不特定的多數」再次陳述「長尾理論」指出的現象。網路、低價、部落格把眾多原本可能不具意義、微小的個人智慧或行動集結起來之後,可以形成「某種價值」。

透過部落格,我得到最大的收獲就是,「無法變現的資訊或創意,與其自已囤積起來,不如免費分享出來,可以得到(無形的)很大的利益。


資訊,在電腦、網通的電子產品的低價時代,在Google進行知識的重新組織與眾人在部落格上發聲之後,造成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可能。從2005年開始,從Ilya的口中,慢慢開始認識這場進行中的革命。在那個時候,一個很深的感觸是,在從事電子製造的所謂「科技公司」中,似乎從上到下,似乎都離這個革命風暴很遙遠。

電腦、網通的趨勢,似乎只要跟著Intel的腳步;而電信通訊的趨勢,則是跟著國際芯片設計大廠,TI、Broadcome、Quacome、Ericsson..等的腳步。在這些硬體平台上承載的資訊世界的變化,似乎距離我們非常遙遠。似乎有一道無形的牆,將台灣參與全球資訊革命的先行者,與生產全世界70%的電腦、網通業者隔絕起來。

台灣的電子社群(如果有這麼個社群)與台灣的資訊社群能有更密切的交織時,台灣有沒有可能從一個快速跟隨者的商業模式,向創新與利基的一端靠近?

Blogged with Flock

3 comments:

ilya said...

台灣目前相互靠近的社群,都是有著「創業」的表象:好像得有業要創、或者準備要創業的人,才有資格、應該去思考這個問題。

IT 與網路彼此之間互相靠近,願意思考的人能夠聚會的社群,實在非常的重要。(而且不用創業才能思考)

ilya said...

而且包括 Internet TV、Tor machine 等等的軟體需求,其實也將越來越轉移到硬體的想像與解決方案。這些聲音在什麼時候可以被發出、被聆聽的到?

junehsieh said...

辦個電子社群與資訊人對談的Forum吧!